殡葬新闻
Enterprise News
浅谈葬礼上的音乐
日期:2020-08-03  浏览量:9038  来源:

从土葬到火葬,从火葬到生态葬,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息。清明节将至,扫墓再次被市民提上日程。随着“移风易俗”的倡导,生态殡葬与文明祭扫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。“树葬”、“草坪葬”、“壁葬”等生态殡葬方式,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。而“鲜花祭祀”、“时空信箱”等祭扫方式,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。

无论东西方,在葬礼上,用音乐来烘托氛围,超度逝者和抚慰丧属由来已久。中国古代多见这样的典故,俞伯牙遇钟子期,以为知音,子期死后,伯牙在其坟前抚《高山流水》一曲,果断摔碎乐器,发誓不再演奏;嵇康临刑,自奏《广陵散》从容就戮;而“庄周死妻,鼓盆而歌”算是比较另类的悼念行为,他唱的是什么歌亦不得而知。但中国的丧葬音乐并没有固定的体系和范式,主要从寺庙中的仪式音乐等取材,经过世俗化、民间化之后形成,缺乏鲜明的感情色彩和人文精神,在一些地方,甚至于一种乐曲婚丧通用。

在西方国家,丧葬音乐则呈现出专业化、宗教化的特征,是严肃音乐序列中的一部分,不少古典音乐巨匠在这一领域颇多涉足,如亨德尔清唱剧《扫罗》(SOUL)中的《葬礼音乐》,莫扎特的《安魂曲》和《共济会葬礼音乐》,贝多芬《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》第二乐章《葬礼进行曲》,萧邦《葬礼进行曲》,都是振聋发聩的鸿篇巨制。

在基督教音乐体系中,安魂曲是一个重要的分支,它是一种特殊的弥撒音乐,用于基督教悼念死者仪式中演唱的合唱套曲。安魂曲氛围庄严凝重,篇幅较长,节奏缓慢,令人闻之肃穆。史上最有名的安魂曲是莫扎特生平的最后一部作品,他在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去世,因而这也成为他献给自己的安魂曲。莫扎特一生曲折窘迫,然而痛苦从不是他音乐的主线,欢乐和纯净才是他所表达的全部,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亦是如此,情感异常真挚动人。

另一位大师肖邦的《葬礼进行曲》则仿佛是受到异次元启示的作品。在巴黎生活时期,肖邦有一段时间经常在梦中被鬼怪缠身,他把梦境告诉了一位画家朋友。这位画家联想到画室里一具被布置成钢琴演奏者的骷髅,于是他将此事告诉肖邦,天才音乐家突发奇想,决定在骷髅的启示下寻找灵感。夜间,肖邦与骷髅比肩而坐,一部舒缓、稳重的葬礼音乐便在指尖与琴弦间流溢,它后来成为《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》的第三乐章。在肖邦自己的葬礼上,这部进行曲和莫扎特的安魂曲交替演奏,成为大师人生谢幕中纠结的两种情绪。


上一篇:暂无
  • 碑型
  • 坏境
  • 咨询
  • 首页
  • 返回顶部